戏说麻柳姜
戏说麻柳姜
——半 农
生在深山红泥巴
冬蛰春发吐新芽
冰清玉洁圣女指
鲜香嫩脆入万家
这就是享誉全国的天下第一姜——麻柳姜的真实写照。川南地区种姜历史悠久,确切时间实难考证,从种植规模和方式而言,各地有较大区别,故在鲜姜上市时,从品像、色质、口感上都存在一定差异。而麻柳姜却以独特的地理身份信息和光鲜的品像而畅销全国各地。由于工作关系,笔者曾在麻柳姜原产地工作数年,长期与姜农打交道,从对麻柳姜的感知、认知到逐步形成“姜文化”的几番轮回,得以有较深的理性认识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,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,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禁锢已久的僵化封闭思想。一波又一波的打工人像候鸟般南下北上,同时传统农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。接受新思想、推广新技术、改进传统的耕作模式迫在眉睫。一九九八年通过外引内联,我们成功从重庆江津引进现时的生姜蜂窝式种植技术。为让姜农摒弃传统的种植模式,所有的乡村干部们进村入户,苦口婆心劝说解释,示范引领,种植效益对比,使得麻柳姜种植初具规模,形成了一路艰辛一路歌的涅槃般的历程。
回头再侃侃姜品:每年七八月份,经过姜农们大半年的辛勤劳作,下足绣花功夫的麻柳姜艳装上市,鲜香嫩脆,进入寻常百姓家。从姜的色、味、形上衍生出许多道道:
极品姜:条如玉指形如扇,色似珠肌头鲜红,吹弹可破嫩酥脆,入口细品唇齿香。此姜一般在八月中旬上市,仔姜条形极好,状如宫扇,下小上大,红头丰盈,姜芽洁白如雪且有光泽,此乃姜中极品也。
上品姜:农历白露过后至国庆节前,正是麻柳姜生长旺季,单窝增重较快,板型是最好的,红头条形全面成熟,单窝重量可达1.5—2公斤 。犍为“姜王”评选曾出现2.4公斤的单窝姜。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纤维略多。在每年寒露左右,所有鲜仔姜就已出售殆尽,期待来年又一个丰收季……
艰辛的种植过程,从头年的选田、开沟排湿、起垄撬田、平厢打孔、消毒施肥、回填培土、病虫防治等共十多道绣花般的程序。一片葱绿,长势喜人的麻柳姜在姜农们汗水的浸润下迎风招展时,制约着规模种植的“拦路虎”“姜瘟”也在立秋、处暑时段不期而来。仅在短短半月之内,可能姜田全面绝收,血本无归。所幸的是近年来已与多家农技科研院所联合,经过不断的探索,已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防治途径,使愈挫愈勇的种植户们看到了希望。逐步形成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姜农精神,那就是:播种希望,收获喜悦。
作者:半农
编辑:郑鑫川 王玉 责编:纪小娥 编审:岑正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