犍为县:道德评议会“评”出文明好乡风
为了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在倡导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上的重要作用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和思想基础,犍为县切实抓好道德评议会机制建立、活动开展、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,评出文明好乡风。
健全工作机制,工作推进有力有序
一是强化组织保障。将道德评议会作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载体,作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的有力抓手,纳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,纳入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测评体系,由县文明委统一安排部署。二是完善评议制度。全县各镇村由村民(居民)代表大会选举出威望高、办事公道、协调能力强的村民代表、村两委成员、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干部人员担任各镇村(社区)道德评议会会员,组建道德评议会,完善民主测评、民意测评、民主评议等。二是强化对标督查。督促指导15个镇、164个行政村健全道德评议会工作机制,运用道德评议会开展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,将道德评议会作用发挥情况纳入各级文明村镇目标考核,严格督查考评。
丰富活动内容,推进道德评议会建设
一是评选先进典型。各镇村(社区)道德评议会根据工作需要,召开季度、年度道德评议会,对照评选标准,积极推荐“最美家庭”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“身边好人”等方面的先进典型,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。2022年11月,清溪镇灌引村召开道德评议会,现场表扬村民道德模范5名,为获奖村民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。二是推行文明积分。以县文明办名义,印发文明积分管理实施方案,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文明积分,要求各镇村(社区)探索组建道德评议会,建立文明诚信档案,由道德评议会负责对每户家庭的道德文明情况进行评审,并定期记录和更新。石溪镇引导全镇12个村(社区)出台《文明诚信积分实施细则》,先后表扬加分3000余户,批评扣分200余户,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。三是开展道德超市、文明积分超市试点。大兴镇在仁义村推行“以德换得”道德超市试点工作,将家庭文明积分细化为6大类、12项、50个行为,道德评议会按期进行评议打分,让群众用表现换积分,用积分换物品得实惠,促进群众见贤思齐、向上向善。定文镇强化深化文明积分结果运用,建立社区积分兑换超市,群众可持积分卡前往积分超市兑换物品,针对积分最高的家庭成员,视情况优先考虑各类评先评优资格,用“小积分”推动“大治理”,不断充实社区邻里队伍。
突出作用发挥,营造良好乡风文明
一是推动移风易俗见实效。各镇村(社区)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开展“推进移风易俗,树立文明新风”道德评议会,鼓励参会村民各抒己见,畅谈对操办红白喜事的建议与看法,共同监督村内铺张浪费、违规燃放烟花爆竹、高价彩礼等不文明现象。会后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、主题教育、印发倡议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,向广大村民发起崇尚勤俭节约、禁放烟花爆竹、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不大摆宴席、不盲目攀比、不超标随礼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等倡议,引导群众主动破除陈规陋习,让移风易俗根植于村民心中。二是推动村民道德建设。各镇村通过开展“道德评议会”,对村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、文明新风,或者不文明现象、不道德做法等进行评议。围绕评议对象的典型事例展开热议,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道德建设,形成崇德向善、和谐向上的民风,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破除陈规陋习,养成好品德,为构建文明乡村、稳定乡村、平安乡村、和谐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。三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。老党员、老干部、乡贤、村民代表和“两委”干部紧紧围绕爱国守法、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进行评议,对村里好人好事进行宣扬,对不文明、不道德现象及行为进行鞭挞,不断培育和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,助力乡风文明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