桫椤湖游记
我曾多次云游犍为桫椤湖和同兴半边山,留恋那里美丽的景色,也对村民们热情的接待念念不忘。虽然去过多次,却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,比如青龙峡,虽然从不同的方向去过四次,但却没有走完全程。还有神秘的锅圈湾和美丽的马蹄湾,如一个梦境,让我总想去探索。
停了几年的桫椤湖游船终于在2020年5月黄金周开放了,那颗想要探索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。我决定在这个暑假带领我的朋友们一同向桫椤湖进军,完成多年的夙愿。
2020年7月30日清晨,我们快乐友谊旅行团一行15人浩浩荡荡奔向桫椤湖。几年不见,乘船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那里新建了桫椤湖湿地公园,大型的游客中心就坐落在公园里,以往破旧的木船被豪华的游艇代替。可惜这么多游船,却不见其他游客,甚是遗憾。
我们一拥而上,欢笑声洒满了湖面。洁白的游艇在青山绿水间穿梭,把平静的湖水卷起层层浪花,奔向远方。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美女们长发飘飘,衣裙飞舞,在秀丽的山水间格外美丽。迎风拍照,把一路的风景与人物完美结合,转瞬间仿佛回到了茫茫的大海。
弯弯的河道上迷雾层层、云雾缭绕。青山翠竹间时而飞瀑倾泻、桫椤婆娑;时而奇峰陡立、怪石嶙峋;时而天桥横跨、古楼屹立;时而白鹤飞翔、欢呼阵阵。
大约四十分钟就到了青龙源,昔日热闹的场面不见了,换来的是一丝冷清与苍凉。就让我们打破那份苍凉,成为这里尊贵的客人吧!
还是那家熟悉的曾老板农家乐,饭菜依然香气逼人。无论是土鸡还是野生鱼,都让我们大饱口福,甚至一盘普通的南瓜丝,也是那样美味可口,让人赞不绝口。两桌600元,我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。
只是前行的路有些迷茫。特别是听老板娘描述,说前些年有人管理,青龙峡干干净净,可这几年游船停开了,无人打理。现在到处杂草丛生,青苔满地,很多地方都没有路。为了防止摔跤,我赶紧找了一些竹棍作为登山杖。
尽管前行的路很艰难,但有杨金才老书记带路,他安慰我们说:“别怕,前几天我还找人探路了,可以走的”。
在他的鼓励下,我们兴致勃勃地出发了。
曾经清澈的溪水变得浑浊,沿途美丽的蝴蝶和蜻蜓不见了,野草开始疯长,但这一切掩藏不住青龙峡美丽的瀑布和那亭亭玉立的桫椤仙子,它们默默地守护着这里,时不时带给我们惊喜。还有那盘根错节的榕树屹立在石壁上,用它顽强的生命力与大自然作斗争,带给我无穷的力量。
突然,一阵欢呼声传来:“哇!那不是三塔菌么?”
在幽深的竹林里,赫然出现了几朵三塔菌,那是我梦寐以求却从未在林中捡到过的野生菌,同行的朋友也和我一样,第一次亲眼目睹长在山林里的野生菌,那种幸福的感觉就像捡到金子一般,闪闪发光。这种幸福减轻了旅途的劳累,带着期待我们继续前行。
很快,美妙的感觉又来了。
“你们看,那是什么?”又一个朋友惊呼起来。
“哇!是竹荪吧?”
“就是竹荪,太让人惊喜了!”
我们又蹦蹦跳跳跑过去,两朵竹荪依偎着,穿着洁白的纱裙,就像美丽的小公主。
“哇!快来看呀!这里还有四朵竹荪,太幸福了!”
采了竹荪,我们又开始采新鲜的竹笋。想到晚上的美餐,心情是那样愉悦,所有的担忧早已荡然无存。特别是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,再艰难的路,他们都会为我们打拼出来。爬不上去的,总有人在前面拉。我们就这样,相互搀扶,相互牵拉,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小道。
再往前,就是我魂牵梦萦的那片竹海了。记得2015年,当我和朋友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是那样恋恋不舍。在最美的风景前打道回府,那是多么无奈的举动呀!只因那时候我们约了两点半的船,如果不回去,就赶不上返航的船只了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我发誓一定要把青龙峡游完,把这里所有的美景溶入笔尖。
可惜后来想再游桫椤湖的时候,船停开了。一晃几年过去了,当我终于又站在了这里,看着那一根根屹立的竹子百感交集。快快拍照吧!让这一切成为永恒的风景。
再过去不远是一片稻田,根根稻穗带着丰收的喜悦,一个美丽的村姑在田边散步,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。在这荒郊野地竟然还有一户人家,在这样的地方生存是何等的艰辛啊!这里四面高山环绕,要到公路上必须经过一条长长的陡峭的石梯路。还记得2014年春天,我们到半边山玩雪的时候就曾从那条石梯路下来,第一次看到那样陡峭的山路,我是那样害怕。而这户人家,无论从哪里出去,都是遥远而艰辛的历程。
农户下面是望月亭,望月亭进去不远就是龙潭谷,是青龙峡最美的地方。在这里有一个大型瀑布,从高高的山涧飞泻而下,形成一汪水潭。旁边桫椤林立,小桥流水,给人一种静溢幽深的感觉。在这里拍照是最美妙的,人和景完美结合。
游完青龙峡,下一个目标便是锅圈湾。要到锅圈湾,可以从龙潭谷往上继续行走,只是道路上青苔多,在这样的雨天行走是艰难的。于是,我们选择从望月亭那里往上走,虽然要走回头路,但相对安全些。
往上走,我们经过了两河口唯一的那家农户,看到周围的玉米都被老鼠啃光了,一种悲凉涌上心头。我想,这样的住户应该符合扶贫搬迁的条件吧?只是不知道为何他们还坚守在这里。不过,也因为有了那家农户,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坚强的一面,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也顽强的生活着,我们偶尔这样锻炼一下,不是也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么?
终于,当我们经过艰难的跋涉,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,穿过树丛,眼前赫然开朗,那不是锅圈湾么?整座岩石形成一个圆环,就像锅圈一样。而锅圈中间,一道飞瀑自上而下,形成一道水雾,水雾旁边桫椤与翠竹连成一片。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悬崖峭壁上居然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洞穴,据说在一百多年前,曾有人因为躲避战乱而逃到那里。人是怎样爬到那里的?我们非常惊讶。
给我们带路的潘复强老师告诉我们,岩石旁边有一座吊桥,2015年中央电视台来采访的时候,他还和一些勇士绑上绳索颤颤巍巍走过那座吊桥,进入到洞穴中,看到了里面的碑文,证实了那里的确曾经有人居住过。
潘老师六十多岁了,还能和勇士们一起爬上绝壁,多么让人难以置信啊!我被他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,也为那生活在绝壁奇屋里的人震撼着。“人定胜天”,有了人就会创造生活的奇迹。
原以为回去的路应该比较轻松,为了不再走下去又爬上那条我曾经以为最陡峭的路段,我们选择了从半山坡拦腰穿过回到半边山。可惜,前面所有道路的艰险与这条路段相比都不算什么。因为毕竟我们前面走过的路都是曾经被开采过的。可这里是“路”么?当我们走到一片倒下的竹林前傻眼了。前面的朋友告诉我们,必须从竹林里钻进去再爬出来,才能走到真正的路上。于是,我们只好弯下身从竹林的间隙爬进去。当我们跨过了许多原以为不可能走过去的“路”时,才真正理解了开拓者的意义。虽然很累,但每个人的脸上依然绽放出甜蜜的笑容,这就是团队的力量。
第二天,是轻松愉快的一天,也是相对最悠闲的一天。上午,因为答应了杨书记要搞一次“游客村民共联欢”的公益演出,我们提前很多天就作了充分的准备,我特意写了一首诗《云游半边山》献给大家,还写了主持词,让四个孩子担任节目主持人。我们团队虽然只来了15人,却能歌善舞,9个表演者准备了15个节目,节目丰富多彩,形式多样,有独唱、对唱、合唱、配乐诗朗诵和舞蹈,服装统一,各种道具准备齐全。
这次表演受到了双溪镇领导的高度重视,他们提前喷绘了许多图片,搭建了舞台,准备了各种音响设备,还请电视台的来拍摄,致力于宣传双溪镇的各种特色产品,如蝉花、金蝉、银蝉、猕猴桃等,同时对桫椤湖、半边山的旅游业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。杨金才老书记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《同兴念》和一篇评书《话说半边山》,让村民在舞台上表演,让我们了解了同兴乡的巨大变化和半边山的来历。
虽然老天下起了蒙蒙细雨,但这并没有削减大家的热情。一大早,村民们就聚集在坳口咡(原坳口村办公处),杨金才老书记更是和大家一起忙着搭建雨棚。
终于,一切准备就绪,四个节目主持人闪亮登场,两个帅哥两个美女,落落大方,仪表端庄,声音激荡起伏,充满了青春的力量,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。他们不仅主持节目,还承担了表演节目的任务,四个主持人表演了七个节目,他们用动听的歌声带给我们美丽的遐想。从孩子身上,我看到了家庭的希望,看到祖国民族的希望。特别是昨天艰难的历程,没有一个孩子叫苦,反而开心地说那是一种难得的体验,虽然路道艰辛,却非常有趣,让我感觉非常宽慰。
“一座座青山紧相连,一朵朵白云绕山间,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,一阵阵歌声随风传。”一首《谁不俺家乡好》,把半边山美丽的景色融入其中,让人拍手叫好。还有一个叫王文明的摄影师,看到大家表演的热情,也即兴表演了一首清唱的歌曲《儿行千里母担忧》,那浑厚的声音响彻全场,让人感动流泪。最精彩的是一曲广场舞《点歌的人》,三个妈妈穿着靓丽的舞蹈服在激荡的音乐中欢快地舞蹈,优美的舞姿迎来阵阵掌声,把节目推向了高潮。
表演结束后,热情的村民们给每一个表演者赠送了当地的土特产——猕猴桃、蝉花和玉兰笋,让人非常感动。
下午自由活动,可以玩牌,可以休息。美美的午觉后,我们邀约去山上采摘果子。那紫红色又大又圆的李子是主人家特意为我们留在树上的,看到满树的李子,我们欢天喜地跑过去拍照,拍下丰收的喜悦,留下最美的瞬间。再慢慢地摘果子,细细地品尝,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是那样纯正,那样诱人。
在半边山,最多的水果是红心猕猴桃,在这里,漫山遍野栽种的都是猕猴桃,这里的猕猴桃是真正的“阳光果”,即是在阳光全程照射下,依靠生态环境保持果树元气旺盛,有效抑制病虫害泛滥,防御自然灾害侵袭。这种水果不打高残留农药和任何激素,不打除草剂,不浸果,不套袋,纯天然生长,味道纯正,口感绝佳。
半边山最出名的还有金蝉和蝉花。
金蝉是刚刚从土里钻出来的蝉的幼体,是一种美味佳肴。记得小时候我们为了捕蝉,就用一根长竹竿粘上蜘蛛网,看到树上有蝉就小心翼翼地把杆凑过去,每每看到蝉被粘住了,便欢天喜地跳起来。可现在蝉变少了,很少能吃到这样的美味。而半边山有大片竹海,是蝉生活的乐园。每到夏天,到这里捕蝉的人特别多。后来村民们为了保护这一产业,不再允许外来的人捕捉,金蝉才成了这里的一大产业。
蝉花是由于一些幼蝉不能从土里钻出来,被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里面而形成的分生孢子,长出地面后就像一朵洁白的花故而得名。蝉花也叫大虫草,蝉花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,但天然的蝉花非常稀少,野生金蝉花更稀奇珍贵。半边山因为独特的生态环境,有许多天然的蝉花。这一发现,让半边山成为很多人发财的梦想。
蝉花的功效是治疗惊痫、夜啼、心悸等,对于儿童病有很强的作用。在临床中,蝉花主要用于抗肿瘤,治疗中枢神经引起的发热,具有明显的镇痛、镇静以及解热的功效。对于一些脏器有很强的保护作用,特别是可以治疗中毒引起的身体不适,呼吸功能出现障碍等。
为了体验找金蝉和蝉花的乐趣,晚餐后,我们与村民们一起到竹海寻宝。村民们告诉我,现在一路蝉鸣,声音很响亮,其实就是成蝉在呼唤幼蝉,当蝉鸣声突然停下来,那些幼蝉就会大胆地从地里钻出来,这时候去找金蝉,是最好找的。如果想要得到银蝉,就得慢慢地等,两三个小时候后,金蝉就会脱壳,脱壳后的蝉是银白色的,所以被称为银蝉。
不知不觉中,竹海到了,那是我最怀念的半边山美景之一,可惜夜幕降临了,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竹海的轮廓,我站在那片竹海前感叹,后悔下午那么长的时间竟然没到这里来。
在我印象中,半边山的竹海是从小路穿过的,没人带路,我根本找不到。下午摘了李子,我还特意跑到观景台,可惜那曾经美丽的红楼现在已经腐朽了,那条小道也杂草丛生,早已没有昔日繁华的景象。一打听,才知道以前有承包商来打造,后来承包商走了,自然就荒芜了。不过,村民们又开辟了一条大道,可以直通竹海,要到竹海玩,就容易多了。
我们用手机当电筒,跟着村民们四处寻宝。“快来看呀,这就是蝉花。”杨明欢快地叫起来。杨明是杨金才老书记的侄女,刚刚大学毕业,就是她们一家热情地招待了我们。那天晚上,她一直陪伴我们。
我们跑过去一看,在厚厚的竹叶上有一朵洁白的芽孢状的小花,是那样神奇。没有刀,杨明就用竹竿刨地,露出蝉花的身子后,便用手轻轻地捏住,尝试着往上提,提不动,她又继续用竹竿刨呀刨呀,直到把蝉花完全取出来。
“哇!好长的一根蝉花。”杨明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,我们也跟着欢笑起来。
那晚的运气很好,记得几年前我和杨金才老书记到山上找蝉花的时候,一个多小时只找到两根,可那天晚上,我们竟然找到了几十根。可是金蝉却只找到几只,有的在竹竿上,有的在树上,有的在地上。因为没有时间等待,银蝉连踪影也没见着。
说真的,我们四个人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几只金蝉,而一斤金蝉就有一百多只。为了找金蝉,村民们每天晚上都要在山上呆好几个小时。记得我们刚来的那天晚上,天空下着雨,杨书记他们一家依然上山找金蝉,还说雨天要好找些。而一斤金蝉才卖60元,这与村民们辛苦的付出是多么不成比例啊!
第三天,我们开始向马蹄湾进军。马蹄湾离半边山三公里,在那里,可以看到桫椤湖最美的景点。
一大早,杨书记就为我们带路。因为半边山坡道险峻,司机们有些担心,就问杨书记到马蹄湾的路好走么?杨书记说好走。于是,我们紧跟着杨书记的摩托车。
弯弯曲曲地绕了一圈后,突然进入了村道,看到险峻的坡度,雷老师很紧张,赶紧说:“这么陡的路,我不开车了。”于是,我们果断下车步行。一路走都是陡坡,的确非常危险。不过,在那个路段散步则是一种享受,两边都是高高的树,形成一个林荫大道,而远山茂密的竹林和各种各样的树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,一层薄薄的雾笼罩在山间,感觉是那样清爽美丽。
我们愉快地走着,以为很快就会到达河边。可是,下了一个又一个陡坡,还是没有看到老公停车的位置,心里不免紧张起来。终于,在一个岔路口,看到了停下的两部车,那里,刚好可以掉头,是最佳的停车位置。再过去是一个更陡更长的坡,当我们走完那个长长的坡道,终于看到大部队在一个屋子前等我们。那家农户后面的公路上长满了青苔,路很滑,我们手牵手小心翼翼地行走着,庆幸没有把车开下来,否则是怎样的后果无法预料。
终于,当我们穿过一条小道后,我见到了美丽的马蹄湾,那弯弯曲曲河流形成一个U字型,中间包围的那座山,不正是马蹄么?多么形象的比喻啊!那条河,我们前天乘船的时候曾经路过,可在船上,我们只能看到局部,无法看到山与河的全貌,所以,桫椤湖最美的景点不在船上,而是在河岸上。
我仰望着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才看到的马蹄湾,感慨万分。巧好路边有一块大石头,我们的表演大师姚哥更是豪情万丈,他欣喜若狂地站在石头上,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,一会儿金鸡独立,一会儿鹰击长空。他优美的姿态与青山绿水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,让人拍手叫绝。
这次桫椤湖半边山之行,有惊险、有惊喜,有劳累、有悠闲,但更多的是感动与震撼。让我感动的是杨金才老书记一路的陪伴以及他兄弟一家热情的接待。虽然只是一百元一天,但是每一餐都非常丰盛,那香甜可口的西瓜和李子随便我们吃,并且水果与酒都没有单独算钱。让我震撼的是杨金才老书记那颗为村民们办实事的决心。说真的,为了让半边山的村民们过上好日子,他与双溪镇的领导干部们可谓煞费苦心。他们每年都要举办文艺活动,就是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做宣传,让半边山的特产走出去。
感谢您!敬爱的杨金才老书记。也衷心祝愿桫椤湖、半边山的旅游业愈办愈火!游客愈来愈多!祝愿双溪镇的父老乡亲们:阖家幸福!日子比蜜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