犍为“麻柳姜”进入关键管护期 亩产有望达5吨
当前正值“三夏”农业生产关键时期,在犍为县九井镇回龙村村民史元外的姜田里,刚下过的夏雨滋润着土地,成片的“麻柳姜”长得郁郁葱葱,放眼望去满是丰收的希望。
“这段时间主要是病虫害的防治和田间管理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九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曹先行来到田间地头,仔细查看“麻柳姜”的长势后,又“手把手”指导农户调整覆土方式。
曹先行告诉记者,田间管理主要是通过中耕作业去除田间杂草,同时做好杂草的预防性管控,避免草害影响“麻柳姜”生长。
“今年我种了将近3亩的‘麻柳姜’,考虑到机械化打窝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,我们全部都是采用人工打窝的方式,打了差不多20000个窝。目前已进入管护的关键阶段,后期雨水充沛的情况下,预计再过两个月就能迎来收获。”史元外说,产量大概在每亩4吨左右,要是管护得好,甚至能达到近5吨,每亩的产值在40000元左右。
千百年来,天下姜以犍为姜为上品,犍为姜又以麻柳姜为上品。历经岁月沉淀,麻柳姜凭借表皮洁白如玉、茎尖紫红似霞、纤维细腻、口感脆嫩无渣的独特优势,始终占据着市场“C 位”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
近年来,犍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,围绕“两朵花”“两块姜”“一只兔”等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大农业产业体系,通过规模化种植、全链条开发和品牌化运营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格局。
作为“两块姜”之一的“麻柳姜”,其核心产区正是九井镇,在铁炉镇、玉津镇、玉屏镇等地也均有种植,全县“麻柳姜”种植面积约5000余亩,年产鲜姜约15000吨,年产值在1.05亿元以上。
“采取姜产业‘稳增长、扩外延’的发展思路,在种植‘麻柳姜’的同时,还建设了20余亩‘麻柳姜’标准化种植示范田建设,有序推进姜产业种植扩面。”九井镇副镇长黎剑介绍道,他们还鼓励种植户用好“走出去”发展策略,在广西、湖南、云南、成都、眉山、崇州等地承包土地,发展生姜产业4000余亩,获得群众良好口碑及稳定市场份额,姜产业“飞地式”外延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“‘麻柳姜’是利用犍为县道地的生姜品种、创新沿用地域特有的‘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’生产的菜(嫩、仔)姜,它的种植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列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(第四批),也是犍为农业的金字招牌。”犍为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唐晏说,下一步,犍为将加快和省植保站推进麻柳姜姜瘟绿色防控试验,促进“麻柳姜”提质扩面,一方面引导农户开展“粮姜轮作”和“小多精”种植,即小规模、多地块、精品化种植,既提升麻柳姜品质、又增加一份收益;另一方面加强农技巡回指导为姜农提供种植技术、姜瘟防治和品牌发展等帮扶,逐步推进犍为麻柳姜产业健康发展。
通讯员:唐晏 李丹
记者:李旭东,罗健武,潘娓
编辑:唐洪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