悦读犍为|清溪渔唱
朗诵:鄢秋萍
朗诵者:犍为县双溪初级中学 七年级二班 鄢秋萍
清溪渔唱
《犍为县志》记载:“清溪,溪深鱼肥,渔子泛宅浮家,以为生计,当渡口夕阳,讴歌互答,有傲世之乐,无催租之忧,良可羡也。”
清溪古为蛮夷之地。自西汉通西南夷起,清溪即开始成为人口聚居地。唐置镇后,加速了发展。特别是宋元明三代,城池规模得到了很大发展。至清末,已发展到相当规模。在古代,清溪是川滇黔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,曾一度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。
明清时,清溪镇上,临街户户是商铺,家家生意人。一时,商贾云集,南来北往,靠的就是马边河这条黄金水道。据说,每天靠在清溪码头上的船就有几百只,船篷毗连,樯桅林立,可见水码头上当年的忙碌与壮观。
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一千多年前,诗仙李白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《峨眉山月歌》,把无数文人引向了梦中的“清溪”。千年历史沉积,赋予清溪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而今信步清溪街头,蜿蜒的石板路,拾阶而上的台阶,残存的围墙,“九宫十八庙”的遗迹,大多淹没于历史的沉梦之中,而“清溪渔唱”这枚有声有色的历史文化碎片,则向人们炫耀着永久的魅力。
清溪河段,水面开阔,沱深莫测,水净鱼鲜。每当鱼汛到来,渔船聚集河面,划起船桨,唱起渔歌,撒下渔网,收起来的是银光闪闪和欢声笑语。然后,以江水煮鱼,饮高粱老酒,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”“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”。
黄昏、 码头、 渔火点点!渔歌互答! 渔民畅乐!
于是就有了传说:县令坐在大堂办公,只听得有渔夫和鱼鹰吵闹的嘈杂声音,忙派县役出去查访,得知在二胜沱,渔夫和鱼鹰正兴高采烈地捕鱼,回音传至县衙大堂的缘故。此后每到黄昏时分,渔船大多停靠二胜沱,大堂里都能听到渔夫的歌声、鱼鹰的叫声,遂成犍为一景。
嘉庆年间,王梦庚题刻“清溪渔唱”于此。
清代犍为诗人杨暹歌吟《清溪渔唱》道:
苍烟横流野渡,淡月斜照寒川。
欸乃数声鸥起,柳边桡出渔船。
可见清溪镇旁,马边河边,渔家的生活是多么悠闲自在!
清代乾隆年间屏山知县张曾敏的一首《清水河》,更是写尽了清溪渔人的惬意生活:
清水河边柳眼开,渔人家住碧潭隈。
扁舟一放垂杨岸,尺半银鳞入网来。
于是,又有“爱此不易得,怀哉隐渔翁”,“桃源洞口知何处,想在清溪水一方”等诗句,流露的则是对渔家生活的羡慕之情了。
而今,清溪镇早已没有“清溪渔唱”的景观了,渔人的子孙后代大多上岸种花,或到更远的地方发展去了。
清溪古镇人,正怀揣一份对辉煌历史的怀想,沐浴在荷香满堂、茉莉飘香的美好日子中,吟唱着新的生活。
主办:犍为县融媒体中心
协办:犍为县作家协会
犍为县民间文艺家协会
犍为县诗词学会
投稿:355634479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