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城记忆
罗城,这个承载了太多历史遗韵的古老之地,它在人们内心深处唤起的不只是崇高的敬意和敬畏,还有温暖、亲切、依恋和柔软。走在润滑冰凉的青石板街道上,可以软化你的锋芒和棱角,让你感性温柔,让你的心灵在这里轻盈放飞。
对于罗城我既熟悉又陌生,熟悉是因为它一直占据着我整个内心,陌生是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它。罗城是我小时候的记忆,从凉厅街到蚕桑门市,每个地方我不知留下过多少脚印,以至于哪里有卖文具、理发、布料或者豆腐脑之类的,我闭着眼也能想象得出那个地方的位置。记得那时在戏楼旁边卖豆腐脑的阿姨,胖胖的,身着蓝布围裙,每天都在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旁一碗一碗地舀豆腐脑,一张几米长的木桌子上,全是吃豆腐脑的人。从小是吃货的我,不管肚子饿不饿,只要走到这里都会吃上一碗。豆腐脑里有当地的粉条,上面漂浮着几片白色的豆腐片儿,豆腐片上撒上绿色的葱花、油炸过的黄豆、咸大头菜颗粒,看着色香味俱全,马上勾起你的食欲。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小就胖的缘故,原来跟吃豆腐脑有关。如今回罗城的时候少了,有时几年都没回去,也有好多年没到凉厅街转悠了。
2015年初秋时节回了一趟罗城,在凉厅街边吃了一碗久违的豆腐脑。卖豆腐脑的还是那位阿姨,她还是那么胖,还是那条蓝布围裙,还是我记忆中热气腾腾的大铁锅和让我勾起食欲的豆腐脑,那味道还是我记忆中朝思暮想的味道,只不过长木桌换成了小方桌,没有以往那种几个人一条板凳坐着吃的氛围了,大家谁也不认识谁,各吃各的,吃不出当年那种氛围了。
罗城的凉厅街也叫船形街,不但房屋构造像船一样延伸而建,街面也像般板,街面由一块一块青石板铺就而成,四周的房屋全为木质结构,大木柱、阁楼、板板铺面,置身其中,会让你觉得宁静,仿佛与外面那个灯红酒绿、车水马龙的世界隔绝开,这里古朴、典雅。来到街上的茶馆,坐在竹椅之上,喝着用井水泡的盖碗茶,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和抽着土烟、打着贰柒拾的罗城人,你会觉得你是一个局外人,你仿佛在看一部离现实生活久远的电影,画面定格成民国,甚至是更远一些的年代。
那次我在茶馆喝了近两小时的茶,等来了二十多年没见面的同学。她走到我身边的时候,第一句话就是你变了,认不出来了,之后我们聊了许多话题,有些事情我都记不得了,她记得,其实被人记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至少你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位置。后来她打了几个电话,叫上了如今在罗城的其他同学,不大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古镇戏楼汇合,我们也在此留了影。二十多年未见,变化太大,每个人的生活和境遇都不一样,话题自然也不一样,但我们唯有可谈的就是读书时代记忆中的彼此,浓浓的不带任何色彩的记忆。那天是我二十多年后回罗城最开心的日子,恰好一同学过生日,晚上大家就在戏楼旁的铁山春饭店吃饭,来了整整两桌人。
记得那天我刚出饭店的门,抬头望见天上淡淡的浮云,挂着几颗寒星,映衬着古镇,这多么像一个人的人生,夜晚让罗城增添了些许孤寂和冷清,我听见我的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,那声音回旋在上空,响彻了整条凉厅街。走出凉厅街,我回头看着铁山春门店里透出来的灯光,有一股心酸涌出心间。
责任编辑:赖超